目前各省市的“税收洼地”政策在一些代理公司的推动下分外火热,各种宣传通过各种社交网络的快速传播,很多企业以为“税收洼地”就等于税收筹划,甚至认为税收筹划就是到“税收洼地“注册个企业来开票就可以了!
案例一:
某地区因为是国家级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的地区,吸引了大批企业前来注册,某企业注册该地区子公司后,采用大额对外开票确认收入的方法节税,结果近期该地区对此类情况企业进行大规模专项税务检查,企业面临巨大的税务调整风险。
风险点:企业认为注册开公司后就可以开票,并未考虑实际成本列支及会计报表巨额利润问题。
案例二:
某生产制造企业通过在“税收洼地”注册销售子公司的方法节税,造成母公司形成了异常报表亏损,触发税务局稽查,税务机关经稽查后利用关联交易定价调整机制要求母公司补缴大额税收;
风险点:该公司在设计母子公司结算方式及价格时缺乏专业考虑。
案例三:
某公司在一些中介的介绍下,利用个人独资企业模式的“工作室”进行员工薪酬筹划,公司进入IPO阶段后发现这样的操作造成该人力成本严重失真,所有采用此种方法的会计年度都很难作为申报报告期,企业遗憾的丧失了快速对接资本市场的机会。
风险点:该公司在人力成本的支出应进行合理筹划后再进行性质转移。
知识点一:什么是“税收洼地”?
搜索“税收洼地”我们看到“税收洼地” 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在其税务管理辖区注册的企业通过区域性税收优惠、简化税收征管办法和税收地方留成返还等处理方法,实现企业税负降低的目标。
知识点二:“税收洼地”都有什么“套路”?
套路1:利用国家级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
比较典型的有,新疆霍尔果斯的企业所得税5免5减半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相关的地区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政策等。
套路2:利用简化税收征管办法
就是利用税收管理上的“核定征收”的办法,即利用核定利润率的方法计算公司制的企业所得税或者合伙制、个人独资制的个人所得税,对高毛利或者成本费用严重无票的企业诱惑力比较大。
套路3:利用税收地方分成后税收返还
中国是一个分税制的国家,贫富差距的问题导致国家和地方在税收层面有一个分配机制,目前的分配机制是增值税国家和省级地方对半开,所得税国家和省级地方六四分,而“洼地”的地方财政正是用这部分地方留成资金进行税收返还,来吸引企业入驻。
通过上述的了解,我们明白了"税务洼地"是合理节税的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既带动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响应了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
商谏税收筹划不玩套路,真正的税筹是一个体系。
从源头切实对企业的业务模式、交易结构、公司架构、历史税负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再进行系统的筹划。
免费咨询
预约专家诊断
定制合同协议
全程协同落地
终身咨询服务
企业家俱乐部入会资格